丰胸方法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别再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
TUhjnbcbe - 2024/9/30 16:27:00

历史让人觉得有趣。中国的历史尤其有趣。因为有几千年,内容非常丰富。

中国人尤其有趣,喜欢编一些顺口溜或总结之类的东西,比如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比如说“四川出美女”,比如说“吃啥补啥”、“以形补形”。其实就是大家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而已,真正较真起来都没啥道理。但是好多人就吃这一套。你再比如说“木瓜能丰胸”,这玩意已经被证明是假的了,但关于木瓜的产品还是在女性中吃香,你说究竟算怎么回事?是自欺欺人吗?

有人说:我觉得吃木瓜,还不如吃大白兔奶糖有效,最起码里面还有那两个字!

对于历史也一样。说到三国,有不少。比如“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都不想吐槽了,为了押韵就把典韦、张飞、姜维排到3、6、9位,实在是有失公允的。按照历史,肯定没法排武将的,但就算按照《三国演义》这个榜单的排名水平也太差了。因为无论如何张飞都得排第二。

三国时期的最不负责任的总结就是:“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

乍一看,很有道理。曹操挟天子,是为天时。孙权的江东有长江天险,是为地利。刘备以用人著称,关张赵马黄、诸葛庞统,是为人和。

但是你细细一想,破绽百出。

首先,这个“天时”就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得到天子、皇帝就是得天时,另一种说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渴望统一,曹操顺应了统一的趋势。先说第一种。得到天子算是得天时吗?有可能吧。那曹操的胜利,是因为这个“天时”吗?我看基本无关。饭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场一场打。所有的土地、资源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打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讨巧。如果说这个天时有用,曹操何必要三战吕布才夺回兖州?如果这个天时有用,曹操三征张绣还是拿不下?如果这个天时有用,曹操在官渡为什么会情见势竭,写信给荀彧咨询能不能退兵回许都坚守?曹操统一北方是天时吗?没什么关系!用陈寿的话说,曹操能成功是因为他“运筹演谋”、“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惟其明略最优也”。什么意思?是因为曹操智术、诈术、法术并用,计谋百出,不计较私人恩怨,策略使用最得当。也就是说,曹操成功靠的是个人魅力、用兵才能、招揽人才,哪是什么天时?再说第二种说法,百姓渴望统一。那就更无稽之谈了。渴望统一,那袁绍胜曹操也一样可以统一北方,为什么就不让袁绍胜?还不是“人谋”导致的结果吗?

那再看看曹操有没有其他两项,“地利”或者“人和”?地利这个没法说,因为地方太大,你谈不上地利。那人和呢?似乎有,也似乎没有。说有,就是曹操的班底、谋臣武将团结一致,在曹操带领下精诚合作、所向披靡。说没有,是因为曹操的势力上还有很多汉室的拥护者,他们“蠢蠢欲动”。

其次,说“孙权得地利”。江东的地方确实是有“地利”的因素的。这一点从赤壁之战就能看得出来。由于江东能够据长江天险,曹操的大军不能顺利实行陆战,而要转而水战,所以孙权能够一直偏安一隅。后来曹操也一直未能攻克长江防线。从这一点看,“孙权得地利”是正确的。但是这句话是一个总结啊。它的言外之意是:孙权坐稳江东,三分天下得其一,最大的原因是得地利。那这句话就有失偏颇了。

孙权没有天时吗?他一接手就是整个江东,难道不是天时吗?就算不是,他哥哥孙策得江东的时候不是天时吗?当时江东都是刘繇、王朗、严白虎等等庸碌之辈,呼唤一个强力的统治者,这不就是天时吗?这么看的话,孙权或者说吴国也是有天时的。孙权有人和吗?这个就可以确定的说有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于孙权方面的评价为“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国险”是地利,“民富”和“贤能为之用”就是人和了。孙权的用人水平是相当高的。江东之所以能够一直雄踞东南,跟孙权之用人分不开。而且孙权的谋略水平也非常高。曹操南下打赤壁之战时,他联合刘备抗曹。等到刘备打到汉中时,孙权又适时准备夺取荆州,逼得刘备跟他平分荆州。等到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时候,孙权又采取联曹的策略。诸葛亮主政时,再与蜀汉修好。把国际关系玩转成这样得心应手、进退自如,孙权的“人谋”也是相当高超。

最后,说刘备的“人和”。这个恐怕最不合理。实际上之所以说刘备是“人和”,主要来源于刘备以仁德为名,比如携民渡江,比如和关张情若兄弟、和孔明君臣相得。但论实际,刘备用人水平在三国的三位君主中应该算是名列最后的。曹操之用人,堪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用人不疑。孙权之用人大体也能达到曹操水准,除了在不拘一格方面略有不如。那刘备呢?和孔明之间的君臣相得,实际上只在于前期。后期刘备对于孔明的信任还不如法正等。所以夷陵之战的时候,诸葛亮恨自己不能劝阻刘备,就说:如果法正在,一定能劝住。而刘备建立的蜀汉国内也是矛盾重重。刘备自己带进益州的人和刘焉带进益州的人、益州本地的士族矛盾重重,难以调解。以致于最后邓艾入蜀后,益州本地士族一致劝刘禅投降。这样的蜀汉集团,如何称得上“人和”?

所以,我认为刘备的“人和”很名不副实。但很有意思的是,刘备却有“地利”。蜀中自古就是易守难攻的地方,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所以当年刘邦从咸阳到巴蜀上任把“栈道”烧了,项羽就认为刘邦无大志、不想出来了。路都烧了,还怎么出来?入蜀的道路非常坎坷。而且山路迂回曲折、又狭窄。大部队在这块地方施展不开,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孙权有长江天险为地利是对的,但刘备的蜀中山险作为地利还要犹在孙权之上。这样看,实际上就反过来了,孙权有地利,也有人和,人和更甚于地利。而刘备地利是真,人和是假。

综合来看,“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这句经典之语可说是破绽百出。

那为什么还能流传如此广泛?主要原因是《三国演义》的宣传。古人喜欢用天时、地利、人和这3个方面来衡量战争的胜负或事情的成败。那么三国的魏汉吴就硬往里面套。孙权的“地利”,一眼可以看出,刘备在演义里面也表现出了仁义,于是套用“人和”,而剩下一个“天时”就套到曹操头上去了。

实际上,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衡量方法,根本是古代的朴素经验总结,不是科学的分析方法。依我看,任何的成功都是要占据这里面的大部分的。比如刘邦,就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再比如唐高祖李渊,也是三者集于一身的。曹操统一北方同样三者都有,孙权坐稳江东也差不多都有。

那有什么谁占“天时”,谁占“人和”之分呢?

小说之言罢了!

读历史,思人生,欢迎关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再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