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治疗能熟练背出陈小春的台词
这位同学:
近年来,随着“05新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想*治理论课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实践教学模式,如开设独立的课程,拿出专门的学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配置师资与实践基地等,也取得了一些教学与科研成果。然而,从教学的成效看,实效性还不强,尤其是教学的导向机制还不完善,未能发挥出综合效应。一是一些高校对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意义与目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人认为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的“灌输”即可达到,因而轻视、不愿投入更多精力于社会实践。他们普遍将社会实践看做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作为一种软任务来看待,忽视其对学生成长的教育价值。二是对实践教学保障与*策执行存在随意性。当前,高校实践性教学实效性不强,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各项*策与保障条件如必要的教学课时、相对固定的实践场所、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实践形式、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等无法得到全面而有效的保障,执行过程中随意性比较明显,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三是缺乏科学激励和合理考核的标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再加之理论教学工作繁重,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即使个别教师有兴趣去探索实践教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和基地实践,很多活动难以展开,课题研究成效大打折扣。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他们就业、升学有影响的主要是理论课的成绩,因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此外,在教学中,一些学校还采取试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对理论的记忆和掌握程度,实践教学根本没有纳入学生的成绩评定范围之内,也没有科学的、可供操作的评定方式,这使得实践性教学更加不受重视。